人文古代書畫藝文欣聞

元朝吳鎮〈篔簹清影圖〉的「篔簹」是什麼意思?

文/謝平平

古代畫家除非當官,否則在正史中的記載都不多,吳鎮(1280-1354)隱居不仕,所以在《元史》中找不到記載,而在《新元史》中,則僅留有數字。

但元、明、清許多畫家受到吳鎮影響,比他出生稍晚的畫家夏文彥在《圖繪寶鑑》中,有吳鎮生平的簡述—

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嘉興人,畫山水師巨然,其臨模與合作者絶佳,而往往傳於世者,皆不專志,故極率畧,亦能墨竹墨花。

古時候畫家分有不同領域,有的畫家花鳥特別好,有的畫家山水能感動人,有的則以走獸聞名於世。吳鎮是畫山水的畫家,又能寫詩、寫書法,因此他畫的墨竹,意境高雅、筆墨有勁。

故宮南院展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另外規劃立軸櫃,以石綠色作為繪畫的背景色。(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南院展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另外規劃立軸櫃,以石綠色作為繪畫的背景色。(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次的「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中,有一件吳鎮 70 歲的作品〈篔簹清影圖〉,非常值得觀賞。

「篔簹」是竹子的品種名稱,唸音「匀」「當」,吳鎮畫的竹枝、竹葉精神抖擻,他沒有畫出竹子的全貌,而是局部,林宛儒表示,即使只畫了一小段竹稍,依然能感受到竹葉極佳的彈性。

仔細觀看畫面上的竹子,依稀能感受到竹葉的薄長與被風吹動的沙沙聲響,用現代的語言形容,就是「具有動感的竹葉」。

元朝吳鎮〈篔簹清影圖〉是故宮「重要古物」。(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元朝吳鎮〈篔簹清影圖〉是故宮「重要古物」。(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書畫處助理研究員林宛儒表示,墨竹是文人畫的重要類型,結合了書法與繪畫的技巧;如果其人只擅長畫畫,而不會寫書法,畫中竹葉通常偏向軟塌無力。

吳鎮出生在忽必烈至元 17 年(當時元、宋並存),父親早逝,根據近代發現的〈義門吳氏譜〉記載,吳鎮是被富有的叔叔吳森收養。叔叔的富有影響他不大,但叔叔收藏的名作陶冶了吳鎮,加上吳鎮學習易經,因此長年隱居不仕,作畫多以漁父、竹石、山水為主。

在畫山水部分,吳鎮師法五代十國(907-979)的南唐「開元寺」畫僧巨然,這位僧人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開山始祖,留下許多北方山水的作品,目前故宮典藏有三幅畫作。

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惠宗在位時,吳鎮過世(至正 14 年),享年 74 歲,與黃公望、王蒙、倪瓚三人,合稱「元四家」。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