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文欣聞

追上潮流!台中中山堂2020年6月重新開館

文/謝平平

自 1989 年開始運作的台中中山堂, 2019 年底開始進行大幅度整建,採「全齡化、無障礙」設計理念,加入現代劇場所需設備、增設反響板與抗菌建材等。日前文化局長張大春進行勘查,並表示中山堂將於 2020 年 6 月重新開放。

台中市中山堂的建築設計者為太嶽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基一(亦為國立台灣美術館設計者),舞台總寬 2290 公分,縱深 1590 公分,舞台鏡框寬 1679 公分、高 999公分;後台的寬廣受到許多大型演出團體的青睞。

文化局長張大春勘察中山堂工程(圖:台中市文化局)
文化局長張大春勘察中山堂工程(圖:台中市文化局)

中山堂擴增工程於 1981 年開工,於曾文坡擔任市長時開工,直到林柏榕期間完成。

一共投入 4 億 2 千萬,前後歷時 6 年,1989 年 4 月 1 日正式啟用,除世界知名音樂會、藝術演出,還曾舉辦過許多大型活動,包括二屆金馬獎以及近年享譽國際的神韻藝術團。

中山堂在 2015 年首度閉館,進行小規模整修,2019 年 10 月,因為爭取到前瞻計畫預算,進行大幅度整建,並為此閉館 9 個月。

台中市文化局長張大春近日率文化局同仁前往勘察工程進度,對於實際施工進度超前給予肯定。文化局曾多方徵詢演出團隊的使用經驗,此次投入 9,030 萬經費,為文化局各文化中心歷年最高經費的修繕計畫,希望將中山堂打造成親民、友善表演團隊、現代化的綜合型演藝場館。

中山堂更換自動化控制懸吊系統(圖:台中市文化局)
中山堂更換自動化控制懸吊系統(圖:台中市文化局)

舞台懸吊系統為自動化控制系統

中山堂舞台的手動桿懸吊系統全面替換為自動化控制系統,並新增 30 桿電腦桿、操作控台,對劇團而言,將可精簡人力,不再需要派人專門操作手動桿懸吊系統,此也是世界的劇場趨勢。

增設反響版

舞台前端樂池的上方也增設了反響板,以改善音場分佈不均的問題。此舉將可提升廳內中頻(500 與 1000 Hz)餘響秒數至 1.8 秒以上,創造更優質的聆賞品質,也提供大型交響樂團更寬廣的舞台演出空間。

更新後台化妝間空間(圖:台中市文化局)
更新後台化妝間空間(圖:台中市文化局)

增設「快換間」

中山堂座位可容下 1615 位,無障礙觀眾席從原本的 5 席提升至 12 席;而後台化妝間的環境、設備重新整修,並增設了「快換間」,加速劇團演出時的換裝作業,打造更安全、友善的演出環境。

男女廁間全齡化 增設親子間

本次修繕工程的重點之一,為提升環境的安全性與舒適性。例如:一樓洗手間全面「全齡化、無障礙」,並使用抗菌建材、更新通風換氣設備。並創造無高低差的室內空間。

男女廁間比例調整為 1:3,並各自設置有親子廁所,也考量銀髮民眾的需求,大幅提升座式廁間的比例。

中山堂新增七個無障礙座位,一共 12 個。(圖:台中市文化局)
中山堂新增七個無障礙座位,一共 12 個。(圖:台中市文化局)

戶外人行道過去因鋪面材質易滑,造成民眾、學生通行時的危險,本次修繕工程也將人行道全面更換為止滑高壓混凝土磚。

台中國家歌劇院技術總監李忠俊為本次修繕工程的諮詢委員,他表示,經過本次大型整建,進館觀眾將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表演團隊也有更安全、專業的舞台設備,可供使用。

台中市中山堂將於今年 6 月底重新開館,7 月起,提供審查通過的演出團隊使用。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