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足跡人文

影/中央書局見證台灣人眼界與膽識 詹宏志、楊翠公開與「中央書局」的小秘密

文/謝平平

中央書局開幕,除了重量級的文化界人士到場,前排左起依序為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何壽川、台中市長盧秀燕、考試院長黃榮村、上善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文化部長李永得、促轉會主委楊翠。(攝影:謝平平)
中央書局開幕,除了重量級的文化界人士到場,前排左起依序為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何壽川、台中市長盧秀燕、考試院長黃榮村、上善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文化部長李永得、促轉會主委楊翠。(攝影:謝平平)

位於台中中區的中央書局 10 月 18 日重新開幕,它是日本殖民下的台灣文化精神象徵,見證了台灣人推動民族文化的膽識。家族與中央書局頗有淵源的中央書局代表人張杏如以新書《青春的年代 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展覽,向台灣的文化前輩致敬,也期盼中央書局能重啟新時代精神。

許多人對「中央書局」毫無印象,因其早已歇業多年。但重新開幕當日,文化部長李永得、考試院長黃榮村、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中市長盧秀燕、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悅顏、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會長趙宗冠、藝評家謝里法、台大歷史系教授古偉瀛、中研院院士邢義田等俱皆出席,貴賓雲集,就能一窺中央書局當年的重要地位。


展覽|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

展覽時間:~ 2021 年 1 月 18 日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展覽地點:中央書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一日捐贈 終身維護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中央書局代表人張杏如(1947—)出身彰化銀行張伯欣家族,父親張煥三是中央書局的股東,張家與中央書局創辦者莊垂勝、總經理張星建、葉榮鐘、甚至林獻堂等人相熟,「他們經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不敵大環境的變化,1998 年,中央書店歇業,陸續由婚紗店、舞蹈教室、超商等承租。經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區再生基地創辦人蘇睿弼穿針引線,由信誼基金會、上善人文基金會一起承租中央書局。

中央書局代表人張杏如(圖:信誼基金會)
中央書局代表人張杏如(圖:信誼基金會)

張杏如在小學三年級搬到台北,一甲子後才重新見到中央書局,「看到真的很不忍心」。

夫婿何壽川見張杏如心心念念中央書局,於是買下這棟將近 80 歲的建築,作為愛妻生日禮物,張杏如將其轉贈上善人文基金會,並全心投入修復工作。此舉被張杏如台大歷史系同學黃榮村形容,「一日捐贈,終身維護」。

她表示,這次在帶領年輕團隊策劃「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展覽時,又將台灣史重新補修一次,更對創辦中央書局的前輩深感佩服。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中央書局重新開幕,第一檔展覽「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攝影:謝平平)
中央書局重新開幕,第一檔展覽「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攝影:謝平平)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在心情有所失落時,她會走入中央書局平復心情,她引用《青春的年代 浪漫的力量》內文,「感謝你把回憶還給城市」,並允諾市府將一起愛護中央書局。

中央書局經營者大器 選書品味佳

從日治時代步入民國時局,中央書局一直是中部最大書局,並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攝影展、美展。1956 年,美國新聞處與扶輪社在中央書局二樓共同成立台中美國圖書室,重要性不言可欲。

甫接任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的詹宏志(1956-)表示,中央書局選書的豐富令他大開眼界,「其他書店只能看到鹿橋《未央歌》,但這裡可以看到一整櫃的『人人文庫』」。

商務印書館將 1920 年代至 1940 年代、中國大陸的文學作品,加以整理,重新在台出版,是為「人人文庫」,也稱「臺一版」。

張杏如、詹宏志在中央書局的小日子

嗜書如命的詹宏志下課就在中央書局站著讀書,他最感念的是,在當年還買不起書的年代,「沒有一個店員阻止過我翻閱任何一本書。」

偷渡月光 詹宏志熬夜讀新書

不過,詹宏志也透露,並不是在就讀一中時,才與中央書局有所接觸。

他表示,當年中部都是小型文具店兼賣新書,數量極少,小本經營無法大量進貨,因此新書、文具統一寄到中央書局,再由各店家遣人領回。

當時就讀台中女中的姊姊詹麗萍(現任中興大學圖書館館長)每天從草屯搭專車到台中讀書,就經常扮演這個角色。但因回家時間過晚,只能隔天交付,極愛讀書的詹宏志便利用一個晚上飽讀新書,包括馮馮 80 萬字的半自傳小說《微曦四部曲》。

中央書局重新開幕,也出版新書《青春的年代。浪漫的力量》。(攝影:謝平平)
中央書局重新開幕,也出版新書《青春的年代。浪漫的力量》。(攝影:謝平平)

「不管是草屯的三省書局,還是中央書局,都不知道有我這樣的人存在。」他也說,自己接下上善基金會董事長,雖是臨危授命,但也是以「報恩者」的身份,希望能讓中央書局走出新風格,重新成為社會的發動者。

小楊翠的圖書館

無獨有偶,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促轉會主委楊翠(1962-)的經歷也與詹宏志相似,「中央書局就是我的圖書館」。

當年,她跟著爺爺楊逵到中央書局,爺爺聊天,她就看書。恰巧姑丈是會計,見她愛書、個性也乖巧,因而允許楊翠每週可以「借」幾本新書回家看。

楊翠表示,在今日重返那個年代,並不是要擱淺在歷史中,而是希望藉由與當年前輩的「相遇」,擦出更美麗的火花,開啟未來的記憶。

延伸閱讀

品牌篇|中央書局造就了台中「文化城」美譽

建築篇|新法補舊工 中央書局的修復故事

人物篇|成立中央書局者,何許人也?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