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是我指定要唱路寒袖那三首詩的」,不怕挑戰的女高音王秋雯,三月即將在台中舉行「原點的悸動」鋼琴聲樂獨唱會,游昌發譜曲的路寒袖詩作,如〈庄腳囝仔〉、〈七爺八爺〉、〈澎風師〉,內容童趣但旋律複雜,對鋼琴音色也頗有要求。此外,她也選唱〈關雎〉、陸游〈釵頭鳳〉與雲南、安徽民歌,民眾可聽到難得橫跨千年的代代傳唱。
2003 年,王秋雯(Chiu-Wen Wang)負笈義大利,向台灣旅義知名女高音、維洛納音樂院教授朱苔麗(Tai-li Chu)學習聲樂。名師出高徒,「東方卡拉絲」朱苔麗在學時,以滿分畢業於聖契其利亞音樂院,王秋雯也以「嘉獎滿分」的優異成績畢業。
但剛到義大利時,王秋雯記得自己在試唱後,哭著走出教室,「因為大家都唱得太好了!」校園內任何一間普通教室,傳出的器樂或人聲都極出色,她驚訝於這樣的水平,也驚慌自己可能會被拒絕入學。
音樂在義大利人生活中的角色
義大利是歌劇發源地,各大小城市都有歌劇院,她的學校位於中部的維洛納(Verona),有競技場與歌劇,每年舉行歌劇季,若加上南部城市的音樂季,義大利全年的歌劇音樂季長達 10 個月。音樂,可說是這個民族的精神食糧。
即使,今天的年輕人較少接觸古典樂,但義大利的週末禮拜、婚禮、重大節慶,還是充滿古典樂音。
王秋雯的台義文化衝擊
從台灣到義大利的衝擊,除演唱實力相差懸殊,還有音色的差異,「亞洲學生尤其明顯,因為語言的關係。」不是因為口音、也非技巧之故,而是不同民族的語言發音位置所造成。
她解釋,亞洲學生音色或許也很不錯,但音色相對而言扁平,「義大利人唱歌,非常立體,類似 2D 與 3D 的差別。」
不僅在唱歌 更是傳遞情感
除了音色的差異,學習上也更加立體化,學校老師會要求學生去嚐嚐羅西尼喜歡吃的美食,如:加上松露的羅西尼牛排,去普契尼位於托雷故居旁的 Massaciuccoli 湖,走走看看,體會他琢磨歌劇細節的心情,這都是義大利獨具的優勢。
Verona 的溼壁畫隨處可見,多有 400 年以上的歷史;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日日涵養嗓音與耳朵,她的音色也愈加圓潤寬廣。
她記得,從義大利首次回台,一下飛機,空氣的味道、瀰漫的氣息都變了,竟然自己說話、唱歌的聲音也變了;後來她才知道,聲樂音色與空氣息息相關,自己在義大利學習聲樂多年,耳朵「利」了不少。她也透露,許多台灣知名聲樂家都會定期飛到義大利「保養耳朵」。
獨唱會為何選唱詩詞
「像《詩經》的〈關雎〉簡簡單單,我就非常喜歡。」旅居義大利 14 年,王秋雯不但曾獲維洛納年度獨奏/獨唱大賽首獎,也曾受維洛納 Filarmonico 歌劇院邀請,與 Arena Di VERONA 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理查・史特勞斯專為女高音而寫的《最後四首》;在 SS.Trinita 歌劇院演出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女主角咪咪、《安潔莉卡修女》女主角安潔莉卡修女。
但在台灣,她還是希望能將自己所學貢獻給中文歌曲。
「原點的悸動」獨唱會的曲目除了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安徽民歌《如今唱歌用籮裝》,也有鄭愁予、碧果與路寒袖的新詩作品,由知名作曲家游昌發譜曲。
王秋雯表示,路寒袖作品如:〈庄腳囝仔〉、〈七爺八爺〉、〈澎風師〉相當童趣,唱起來很有能量。
而鄭愁予〈小小的島〉、碧果〈以雪寫的一首詩〉的新詩體例,若與上半場的《紅豆詞》、先秦《越人歌》的文言文體例相比,則後者更容易演唱,「新詩有作者的情感在其中,生長環境、年代不同,也很意象,要花時間理解。」為了理解原作的意涵,她以不斷朗誦來加深理解作者的內心,這也是傳統學習四書五經的方法。
而游昌發曾在出版品中提到,自己譜曲十分重視伴奏,王秋雯給予「認證」。她表示,游老師非常在意鋼琴每個琴鍵的音色、音樂的表情符號,不管是聲樂還是鋼琴,都要求精準,為此,鋼琴伴奏曾慶宜(Ching-I Tseng)也跟著她一起讀詩,以達到老師的標準。
給學習聲樂學生的建議
在義大利生活 14 年後,王秋雯數年前回台,現在於大學、高中任教。
許多學習音樂的學生對未來相當茫然,王秋雯說道:「只要你願意吃苦,就會開花,大花、小花不一定,但吃苦會讓你看到更多、走得更遠。」
王秋雯&曾慶宜 「原點的悸動」演出曲目
趙季平:《關雎》
先秦詞 劉青:《越人歌》
陸游 周易:《釵頭鳳》
劉雪庵:《紅豆詞》(何日君再來、中華民國空軍軍歌作者)
雲南民歌:《小河淌水》
安徽民歌:《如今唱歌用籮裝》
李白 詩 趙季平:《靜夜思》
崔顥 詩 趙季平:《黃鶴樓》
韓愈 詩 趙季平:《幽蘭操》
游昌發+路寒袖:《庄腳囝仔》、《七爺八爺》、《澎風師》
游昌發+鄭愁予:《小小的島》
游昌發+碧果(姜海洲,1932-):《以雪寫的一首小詩》
陳維斌:《月光下的頭鬃》
林福裕:《夢你》、《阿母的搖嬰仔歌》、《冬至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