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烏墨
原民文化是台灣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年以「聽見山的聲音.寫真原鄉人文」為題,推出賽德克族音樂會及學生拍攝的原民攝影展,「原住民族日」(7月29日至8月27日)期間,民眾可藉由攝影更加瞭解原住民藝術。
7月30日,賽德克族語音樂會「聽見山的聲音」在國美館水牛廳演出,由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小、賽德克族青年會、賽德克族青年文化藝術團共同演出。
都達國小以賽德克族傳統樂器「口簧琴」及「木琴」打擊搭配帶來5首傳統曲目,展現長期推動傳統文化的成果。
賽德克族青年會則帶來10首Truku(太魯閣族)傳統歌謠,也與都達國小共同表演3首傳統歌舞,帶動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賽德克族青年文化藝術團,為賽德克族青年會成員中具有劇場、音樂專業的組合,這次音樂會由音樂詩人Teymu Ukah(德伊木巫卡)、美聲女伶Kumu Basaw(姑慕巴紹)代表演出,並邀請台中詞曲創作歌手Jonas(李縉加)以木吉他伴奏,為觀眾帶來包括拾山、Bubu母親的母親、Mniq ku siyaw sunan 我會陪著你、愛啊、喚、想你的時候我會記得、愛要說出口等7首母語原創曲目。
這場集結兩代表演者共同演出的「聽見山的聲音」賽德克族語音樂會,除展現賽德克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演繹動能外,同時也在國美館場域與多元族群開啟對話及交流的平台。
國美館也另外在「原住民族日」期間(7月29日至8月27日),於多媒體講堂前穿堂推出「寫真原鄉人文:眼界所及。思緒所展」原民學童攝影展。
該攝影展為深耕部落義務教導原民學童攝影的臺灣兒童攝影教育推行會支持,主題為「人體變化」、「我所看到的」,共有75件作品,參與學童為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5所小學的學生,包括賽德克族的都達小學、德鹿谷國小,布農族的武界法治國小、萬豐國小、信義鄉豐丘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