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後疫情時代,台中歌劇院今年底將迎來第 1,000 萬名入館民眾;該院副總監汪虹表示,今年首季就有超過 50 檔的外租節目,進場人數突破 41,000 人。五月將有更多不同類型的節目,包括以巴洛克曲式演奏電影主題曲的《映畫・台灣》,加入懸絲偶互動的易卜生作品《娜拉》,由長笛、豎琴、中提琴三重奏演出的《荏苒》為亞洲首演,還有感人親子音樂劇《誰偷走了我的字》。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映畫.臺灣》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以推廣台灣音樂、巴洛克音樂為主,本身即擁有數架大鍵琴。藝術總監李美文特邀五位編曲老師以大鍵琴、室內協奏曲、大協奏曲等不同形式,重新詮釋《臥虎藏龍》、《戀戀風塵》、《搭錯車》、《藍色大門》電影的經典配樂,還包括有台灣經典歌謠〈酒矸倘賣無〉、〈為愛癡狂〉等,相當特別。
李美文表示,1980 至 2000 年代的華語電影歌曲百花齊放,也是該年代東西思潮相互撞擊的表現,而以巴洛克形式來表現電影或台灣流行歌曲,絕非易事,其中經過多次的討論與爭執,最後終於拍板。
此次,世界劇場設計首獎王奕盛、劇場燈光設計沈柏宏也加入打造多媒體視覺的舞台設計,並由金鐘獎主持人暨資深影評陳煒智擔任說書人,5 月 24 日將在台中歌劇院大劇院演出。
許䕒文+懸絲偶演出北歐名作《娜拉》
北歐劇作家易卜生以作品《Nora》反思食古不化的社會窠臼中,女性是否可能有所突破?東方社會中,這也是相當受歡迎的議題。2021年參與「開場計畫─新銳藝術家展演平台」的許䕒文以 Nora 與懸絲偶的對話,來呈現女性的心理狀態。
該劇獨特之處除由製偶大師黃憲章設計、製作的懸絲偶,舞台上 3 米高的巨型雞罩亦是請託嘉義溪口善於編織竹藝的社區所協助,5 月 27 日,將在小劇場與戶外劇場演出,帶給民眾不同的視覺感受。
福爾摩沙三重奏《荏苒》富含台灣音樂色彩
德布西首先創立了長笛、豎琴、中提琴的室內樂形式,但這樣的形式並不常見,可以演奏的作品也不多。但台灣旅美音樂家中提琴吳芝瑩、豎琴黃貞瑜、留美長笛家邱佩珊三人因緣際會認識後,第一次練習,就相當有默契,一起成立了福爾摩沙三重奏。
目前在東海大學任教的邱佩珊表示,三人分處三地,已經琢磨出如何線上彩排。而也因這樣的三重奏組合可演奏樂曲不多,因此《荏苒》音樂會有二首曲子在亞洲皆是首演,包括謝宗仁《荏苒》與首位獲葛萊美獎「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獎」提名的華人作曲家周天為此次音樂會所譜寫的《Hidden Grace》。
謝宗仁表示,《荏苒》是獻給老師賴德和的作品,其中採用了南管、北管器樂的意境,今年年終將在美國豎琴協會進行首演。
此外,周天《柯林斯讀中國詩集…》也將在此次音樂會進行台灣首演,並邀請男中音趙方豪吟詩,至於詩作是英文、還是中文,團隊正在思考,最後結果將在 6 月 17 日小劇場揭曉。
閱讀障礙的孩子怎麼辦?都在音樂劇《誰偷走了我的字?》
台中市傑出演藝團隊刺點創作工坊的編劇張元從小作文只會寫「開心」,機警的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是閱讀障礙,開始了漫長的陪伴之路。然而,周遭老師、民眾不了解何謂閱讀障礙,讓張元身處痛苦之中,「班主任要我媽不要相害,帶回去自己教。」
還好媽媽一路陪伴,張元國中時,主任打來詢問,學習障礙資源哪裡找?「因為她小孩也是學習障礙。」張元表示,主任起初不願相信孩子有閱讀障礙,直到孩子小學高年級時才終於接受,「那孩子一定生活在地獄中。」
張元想到有更多孩子需要幫助,因而寫了這齣原創音樂劇《誰偷走了我的字?》,拿下台北兒童藝術節「兒童戲劇劇本創作」第 2 名。6 月 18 日將在中劇院再度演出,該劇揉合精靈世界的超現實想像,希望以親子音樂劇勉勵孩子「不要害怕自己和世界不一樣」,同時也獻給家長,希望親子之間關係更加融洽,創造最美好的親子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