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歌仔戲曾是台灣從戲院的拚場演出,再紅到廣播電台、電視台等,當年火紅劇目近年由薪傳歌仔戲劇團重新演出。本週末將在台中歌劇院進行首演的《昭君・丹青怨》由政大中文系教授蔡欣欣擔任編劇,她透露,薪傳藝術總監廖瓊枝當年扮演武功高強的「賽昭君」,後來出使塞外保護昭君。
王昭君原是漢元帝,因不從奸臣毛延壽索討賄金,而被使詐離間,元帝對她冷淡許久,甚至因此被「送」給呼韓邪單于,直到昭君要離開漢朝之際,元帝見了她,才知原來昭君是沈水落雁的大美人。
薪傳歌仔戲劇團藝術總監廖瓊枝 1956 年加入台灣最大內台戲班「龍宵鳳劇團」,王昭君是拿手好戲。她表示,王昭君是當年拚場(二劇團同時對台演出)戲,連演十天,天天都有曲折離奇的劇情,台下觀眾擠得水泄不通。
蔡欣欣表示,「王昭君」的唱腔與身段都極為優美,而此次濃縮為一日演出,等同拚場戲的精華版,如:壩橋送別、火燒雁門關等。她也透露,廖瓊枝當年飾演的是武功高強的「賽昭君」,身手極為矯健。
時隔一甲子,《昭君・丹青怨》劇情為昭君不從毛延壽的索賄,自行繪製的三幅自畫像,讓毛延壽送入宮中後,被打入冷宮,好不容易與漢王重逢,情意繾綣。但其中二幅畫被盜往塞外,單于驚於昭君之美,遣使送信漢朝,展開了高潮迭起的故事。
王昭君由傳藝金曲獎得主、薪傳當家小旦張孟逸飾演,漢王則由當家小生江亭瑩演出,傳藝金曲獎得主古翊汎以接近花臉的行當,演繹不惜興兵作戰,卻又癡情守護王昭君的霸王角色。
導演王友輝與戲曲導演劉冠良合力打造出兼具現代節奏、傳統戲曲美學的《昭君・丹青怨》,原本預定 2020 年中在台北首演,因武漢肺炎攪局,首演改在台中歌劇院首演,而台北則延至 5 月演出。台中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該戲不容錯過的還有音樂。
該劇先由周以謙為全劇定調,陳歆翰進行細部唱腔執行,後由郭珍妤進行配器,「體現了歌仔戲進入專業分工時代。」
2020 年入圍「傳藝金曲獎」音樂設計的陳歆翰表示,該劇保留歌仔戲原有唱腔,但以獨唱、重唱、合唱等增加歌仔戲的聽覺豐富性,郭珍妤的配器也讓該劇音樂兼有傳統與現代的曲調,極適合現代人的耳朵品味。
上半場場景為漢宮,以古琴名曲《陽關三疊》為唱腔與主題曲,下半場昭君出塞,場景在大漠南北,胡樂採用了蒙古民歌,融入歌仔戲曲調,讓觀眾可以「聽音辨景」。
已看過多次彩排的廖瓊枝表示,新編曲調字多腔美,高低起伏大,演員很需要一點工夫,「雖然我都非常放心,但還是只給九十分。」並保證演出絕對包君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