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文藝文欣聞

藍皓倫+Luca Bonaccorsi「9663」新媒體展 台、義的文化集體記憶

文/謝平平

台北與威尼斯二座城市相距 9,663公里,不只有東西文化的差距,在 COVID-19 疫情下,又各自呈現什麼樣的風貌呢?國立台灣美術館 2021 藝術跨域創作案「藍皓倫、Luca Bonaccorsi:9,663」記錄了這二個城市的商圈有著強烈的對比,但精神上卻有雷同的寄託,展期將至 2021 年 8 月 15 日。

「9663」的作者為藍皓倫與 Luca Bonaccorsi,二人都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經常一起上課、吃飯、小酌聊天。藍皓倫表示,拍攝二個城市的樣貌由 Luca 先提起,並邀請義大利友人 Giulio Montagneru 協助在義大利拍攝。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中)、Luca Bonaccorsi(左)、藍皓倫(中)於「9663」展覽現場。(圖:國美館)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中)、Luca Bonaccorsi(左)、藍皓倫(中)於「9663」展覽現場。(圖:國美館)

Luca 對東方建築很感興趣,而藍皓倫則非常喜愛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教堂建築,二個城市的宗教影響無所不在,不只在生活面上,建築亦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的代表。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決定好主題,剛開始由藍皓倫與 Luca Bonaccorsi 隨興發揮,義大利友人 Giulio 模仿他們的攝影構圖;第二次則反過來,來回多次,一共拍攝了將近 2,000 個影片檔案。

Luca Bonaccorsi 與藍皓倫「9663」展覽現場。(攝影:謝平平)
Luca Bonaccorsi 與藍皓倫「9663」展覽現場。(攝影:謝平平)

建築之外,Covid-19 的影子也能在「9663」的作品中看到。

作為重災區的義大利,每年湧進千萬遊客的威尼斯街頭人影寥落,而台灣商圈依舊人聲鼎沸。藍皓倫表示,不僅是影像帶給人們的視覺衝擊,「我們站在街頭拍攝的那種衝擊,也是非常強烈的。」

面對自然的不可預知,即使在科技先進的今日,人們仍像中古世紀的人們,在精神上尋求傳統的慰藉,不管在西方或東方,幾乎是一致的。

Luca Bonaccorsi 與藍皓倫「9663」展覽現場。(攝影:謝平平)
Luca Bonaccorsi 與藍皓倫「9663」展覽現場。(攝影:謝平平)

多年後,當人類回想這一時期的生活形態如何被 Covid -19 劇烈的改變,是這世代所有人類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集體記憶。

藍皓倫表示,「宗教信仰與集體記憶不同之處在於,當下拍攝畫面因 Covid-19 而有深刻描寫,但信仰則是從古至今、甚至延伸到不可知的未來,可作為人類的歷時性(diachronique)集體回憶。」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