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彰化銀行旁的「全安堂」現為台灣太陽餅博物館,與台中車站都為辰野式建築,由富商盧安興建。台中市文化局長張大春表示,透過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私人募款,「全安堂」屋頂歷經三個半月,修繕完畢,他並指出,市府正著手修復中區多棟老建築,三年後,台中將以中區最美。
現為台灣太陽餅博物館兼「藝術亮點」所在地的「全安堂」,是文青假日最愛的打卡點,紅磚與灰白橫飾帶的外觀保留了濃厚歷史味。加上附近的第四信用合作社、州廳、市役所、刑務所,皆步行可到,若步行到台中車站的綠空廊道,還可直達帝國糖廠與台糖休憩園區,吸引許多遊客假日造訪。
盧安(1880-1959)出身東大墩仕紳之家,台灣統治權讓渡日本後後,他赴東瀛遊玩,眼界大開,後來代理日本各大藥廠藥品、生活用品與金融行業,因而發跡。
在許多台灣人還住著三合院、土角厝的年代,29 歲(1909)的盧安已有能力興建與台中車站同樣式的「全安堂」藥店;並與他人發起台中市商工協會,擔任副會長,亦為協贊信用組合(第二信用合作社前身)理事、市常設委員、州青年團長,為當時台中市三大巨賈,辭世後,據友人描述,留下了 100 多筆建地,面積超過 25,000 坪。
但因盧家子女與後代多轉赴美國、日本定居,「全安堂」與中區許多建築一樣,難逃破敗的命運。
透過有心人士長期奔走收購產權,由全安堂食品將其重新打造為「台灣太陽餅博物館」,內有說明太陽餅如何透過魏清海發揚到全台的故事。 2015 年重新開幕後,一樓販售太陽餅,二樓為咖啡廳。
全安堂董事長林偉愉表示,百年建築全安堂長年使用,加上地震,造成木桁架榫接脫落,屋面天溝阻塞,整體木構架歪斜、下陷,造成漏水與安全問題。經文化局向中央爭取經費,專家建議先搶修屋頂,以免百年建築不堪漏水、大樑歪斜而毀損,遂積極投入屋頂修復之事。
「花自己的錢,修別人的房子,氣度真的是夠大。」負責修繕的建築師鄭明裕表示,全安堂內部為 8 米長的大跨距建築,在日治時代是相當罕見的設計,「八公尺長的木頭很難找,所以這根橫梁中間有銜接點,經過一百年,地震加上漏水,之前是有脫榫的現象,旁邊也下沉了。」
前人採現代工法臨時補強,此次則採「可逆式工法」,亦即不拆除、不截斷原來的木構件,例如木構架與木構架連接處,以「U形馬蹄鐵」補強結構,將延伸出去的四個木構架拉住;若未來有更好的修復工法,還可以拆除再重新施作。
漏水部分,團隊使用現代工法修繕漏水處,但隱藏在立面後面,從外觀看不出來,以維持建築的歷史感。
特別的是,在進行牆面鋼板托架結構補強工程時,打開局部磚牆表面粉刷層時,修復施工團隊發現,前人在厚磚牆內埋入整支木梁,增加木構架與牆面結合緊密度,經過百年後,從外觀研判並無損壞、蛀蝕情況,可見當時用料相當好。
根據研判,埋入木梁的方式應是圍繞整體建築一圈,以「圈梁」結構穩固建築量體,足見當年施工團隊的細緻。
鄭明裕透露,全安堂原為三間店面,樓上有夾層,隔為三個空間,是非常高效率的使用方法。
此次修繕費用共100 萬,文化部補助 40 萬,其餘 60 萬則由林偉愉、陳瑛宗共同籌募。張大春表示,全安堂為文化部補助老建築修繕第一個完工計畫,是公私協力的表率,未來將持續修復南園大酒家、蔡內科、東海大學體育館等老建築,大肚天水堂也在計劃之中,希望風華一世的老建築重現今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