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位於烏山頭水庫的台南藝術大學獨創全台第一所鋼琴合作研究所,該所發展重心為結合他項樂器、藝術門類的多元表演形式。2023年11月10日,該所在台中舉行的「編織台灣的多樣故事」音樂會,除演奏樂曲,也將結合構木編織,成為演奏家飾品,帶來新鮮有趣的台灣多樣性音樂演出。
南藝大鋼琴合作所每年皆會舉行教師聯合音樂會,所長洪珮綺本身即為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院「鋼琴合作藝術」博士,她表示,鋼合所不著重在獨奏曲訓練,而是發展鋼琴與聲樂、弦樂、管樂等的多種合作樣貌。
2019年,她曾為法國作曲家蕭頌(Ernest Chausson;1855—1899)《鋼琴、小提琴和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作品21》撰寫新書分析其鋼琴合作樣態,解析蕭頌在六人室內樂中,如何細膩呈現自己對音樂的想像以及鋼琴角色的變化。
洪珮綺表示,這首樂曲聲部對話、主題交錯設計縝密,鋼琴與小提琴有時宛如二重奏,弦樂成伴奏,樂器角色互換讓樂曲呈現更加豐富;而常被誤以為只是伴奏的鋼琴,也提升為整合全場音樂性的隱性主角。
今年鋼合所主辦的「編織台灣的多樣故事」,選擇中文、客家山歌,許石多首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並有泰雅、排灣、阿美族古調、金曲歌王王宏恩以布農語創作的《月光》等,以聲樂、鋼琴詮釋不同民族的樂音情感,也是鋼琴合作的另一種面貌。
四種語言樂曲 鋼琴角色為何?
負責泰雅組曲《泰雅之歌》編曲的羅丹對泰雅文化進行梳理,避免將嚴肅的曲子寫得過於輕鬆,反之亦然,但即使功課做足,仍有「驚喜」,例如合唱譜上有標記某標題,在翻找各種資料後,才知此為「Imuhuw」,歌者依當時的情境、心情,即興演唱,且不同部落有自己的故事線,為泰雅口傳歷史的一環。
羅丹以「保留好食材原味」來形容原民古調旋律,儘量不加入技巧,保留古調旋律,但編曲者與廚師工作相反,「最困難的,就是不作為啊。」
洪珮綺表示,原民音樂演出也不同於西樂,鋼琴家須視歌者演唱速度或長音落畢,才能彈奏下個段落,彼此之間的默契,將是音樂會亮點之一。
此外,可歌可演的客家八音重新譜寫成鋼琴曲,又要吻合客家音樂抒發的情感,改編難度也頗大。
日治時代許石(1919—1980)創作的《鑼聲若響》、《安平追想曲》等是早年流行歌曲,洪珮綺表示,此次重新譜曲賦予不同樂段色彩想像,音域更廣,鋼琴跳脫「伴奏」角色,擁有更多彈性,與聲樂家共同呈現樂曲內涵、營造意境。
構木如何出現在音樂會中
除了鋼琴與聲樂,南藝大應用藝術所老師吳佩珊也以構木(又名鹿仔樹、鈔票樹)為材,加上對音樂的想像,作出相關飾品。如中文歌曲多為現代新詩,主題與風相關,音樂家身上飾品即是流蘇。
洪珮綺表示,原希望帶領民眾現場手作,但礙於場館規範,計畫有所更動,但現場仍會有令人期待的「驚喜」。
音樂會由該所老師洪珮綺、蘇俐方、吳明靜、潘怡儀演奏,聲樂家則邀請黃世欣、林孟君、張麟彥、林義偉共同演出,並加上藝術史系教師潘昌雨與學生辜宜沛導聆,輕鬆活潑。有興趣的民眾,週五下班後,不要錯過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