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欣聞人文

紀柏豪獲補助前往西班牙駐棧創作 以手機探究數位世界中的影像

文/謝平平

「融聲創意」紀柏豪獲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人才國外駐棧創作計畫」補助,於六月中前往西班牙,以「混種拼貼」為創作主題,並辦理公開工作坊、發表會。他邀請參與者以手機拍攝日常,再變成 3D 模型,並重新製作出來,展現了充沛的創作能量。

紀柏豪畢業於台大經濟系,後取得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音樂碩士,在台創立「融聲創意」工作室。「混種拼貼」(Collage of Hybridity)概念來自他所觀察到的「數位」跟「類比」的混雜現象。

「這是一種混合式的經驗。」他表示,人們在看現場表演時,把手機放在自己跟表演者中間,透過一個中介(手機螢幕)來記錄眼前的事件,因此產生的數位記錄,也會影響未來人們的記憶,甚至認知。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西班牙 Medialab Prado 機構隸屬馬德里市文化局,以公民實驗室的方式推動文化計畫,尤其強調科技、網路與公民參與。

紀柏豪帶領工作坊活動情形(圖:國美館)
紀柏豪帶領工作坊活動情形(圖:國美館)

為呼應 Medialab Prado 的「公民實驗室」期許,紀柏豪邀請 11 位參與者,在馬德里街頭尋找如紀念碑、建築物、古蹟遺址,也有路邊棄置物,透過如手機、電腦等的「日常科技」,讓參與者可把眼前的場景變成 3D 模型。經過編修並存為數位格式,之後再依此數位描述檔(digital profile)重製物件,計畫過程呈現「類比→數位→數位混合類比」的轉換過程。

紀柏豪將這些數位建模資料分享在開源平台上,任何人都可利用電腦、3D列印機,印出這些來自異國的風景。藉由 AR/VR/XR 應用,民眾戴上 VR 眼鏡,即可走入紀柏豪與參與者所準備的異國風景之中,並以此突破因疫情造成的封鎖,在網路中牽起彼此的連結。

本次計畫結束後,紀柏豪計畫將此次成果進行分享,並與波士頓、馬德里、台北的創作者共同完善該計畫,今秋將在 Medialab Prado 進行完整展出。

「數位藝術人才國外駐棧創作計畫」原訂於 2020 年辦理,因疫情延至今年進行。除紀柏豪外,台灣吳維佳也將於7月19日前往荷蘭V2_動態媒體實驗室進行「鮮榨粉底液」的創作計畫。

該計畫著重在科技與人類自我認同的關係,尤其是手機對於身分認同的改變,如相機濾鏡軟體所造成形象與感官上的液態化。預計於 9 月 11 日在鹿特丹進行成果發表會與展出。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