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誌傳統戲曲

「真快樂掌中劇團」總監柯世宏:有興趣才能傳承,強逼無路用

文/謝平平

以家族模式經營的「真快樂掌中劇團」近年融合西方偶戲手法,頻頻受邀至國外演出,在亞維農戲劇節大受歡迎的「孟婆湯」在法國獲得不少媒體注意。該團總監柯世宏表示,雖然表演是台語念白、演奏北管音樂,但與國外觀眾幾乎無距離,「故事對了,手法對了,就可以跟不同語言的觀眾產生連結,布袋戲也發展出不同的市場。」

「真快樂掌中劇團」總監柯世宏退伍後才投入家族的布袋戲事業。(圖:台中文建繪)
「真快樂掌中劇團」總監柯世宏退伍後才投入家族的布袋戲事業。(圖:台中文建繪)

布袋戲世家的選擇 無敵鐵金剛 V.S. 布袋戲

柯世宏一伸開右手,長滿了繭,他熟練的擺出操偶姿勢,「我比較擅長小生、小旦,因為聲線比較高。」他出生在布袋戲家族,四歲起開始玩布袋戲,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時別人都在玩無敵鐵金剛。」但讓他決定投入家族事業,是因為阿嬤開放自由的思想。

他口中的阿嬤—江賜美—就是台灣布袋戲界知名的首位女演師,十六歲上戲台時哭哭啼啼,「因為那時候沒有女生上戲台的」,後來卻能勝任布袋戲歌手、甚至是主演的職位,成為實力堅強的布袋戲演師,並自行創團。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江賜美喜歡搬演與女性、家庭相關的三小戲,以生、旦、丑等角色為主,拿手好戲有「鳳嬌李旦」、劍俠戲「怪俠紅黑巾」,柯世宏表示,阿嬤喜歡在其中穿插一些愛情戲,在許王、亦宛然、小西園等擅長的三大戲之外,另闢市場,在當年可說相當特別。

但即使辛苦創團,江賜美也不逼孩子傳承,並在卅五歲時北遷,也是考慮到孩子若不願接棒,當時北部工廠多,孩子能有其他工作選擇。

新北市長侯友宜探訪年近九旬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圖:「真快樂掌中劇團」粉專)
新北市長侯友宜探訪年近九旬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圖:「真快樂掌中劇團」粉專)

開放的風氣可說是家族特色,柯世宏雖然也玩戲偶,但很少感到傳承壓力,這股快樂的風氣讓他與弟弟在退伍後,相繼投入家族事業,「我阿嬤說,有興趣才有辦法傳承,強逼沒有用啦。」

但六年級生的他,除了傳承,也必須解決布袋戲與年輕觀眾難以對話的窘境。

保留傳統念白與北管音樂 加入西方表現手法

台灣布袋戲史超過三百年,各門派有自家拿手戲、發展不同腔調的念白,各有所擅,但走入現代社會,像是穿上高跟鞋的舊式女子,一身的不合時宜,「文化是流動的,我們接觸的媒體、群眾都已經與從前不一樣了。」

在民間熟知的「孟婆湯」故事中,他以潘金蓮、王寶釧為主,刻畫她們在喝下那口湯的同時,腦中所思所想,並反問女性對人生的渴求與犧牲,柯世宏將布袋戲以往的說故事形式改為丟問題給觀眾,創造更多互動。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表演形式則保留了布袋戲傳統念白與操偶方式,不更動北管與南管音樂,在舞台上以九公尺長的孟婆斗篷,隱喻場景、人物等,並加上燈光設計等現代視覺,賦予傳統布袋戲新貌,法國大報《費加洛報》、《普羅旺斯報》等皆進行相關報導,網路劇評也相當熱烈,讓他意識到,「故事對了,手法對了,就可與不同的觀眾產生連結,發展出不同的市場。」

「真快樂掌中劇團」演出現場(圖:「真快樂掌中劇團」粉專)
「真快樂掌中劇團」演出現場(圖:「真快樂掌中劇團」粉專)

這樣的「孟婆湯」,阿嬤認同嗎?

柯世宏表示,阿嬤覺得把問題拋出來給觀眾的表演方式她以前沒有想過的,也以「人嘸十全十美啦,再好的戲也會有人嫌。」來鼓勵孫子勇往直前。

問到為什麼團名取名為「真快樂」?

柯世宏笑著說,演戲的快樂,看戲的快樂,所以叫「真快樂」。他表示,如果有一天做不下去,家人也會支持他換跑道。但目前為止,他熱愛布袋戲演師的工作,更喜歡與家人一起出門、一起回家的感受,在充滿愛的環境下,他相信能為傳統布袋戲找到一條新路。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