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人文藝文報導

台灣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起跑!台中歌劇院攜手中國信託打造亞洲百老匯

文/謝平平

音樂劇近年在全球盛行,台灣也引進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台中歌劇院舉行音樂劇工作坊外,也積極尋求資金挹注,今年甫獲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支持,展開 2 年的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計畫。台中歌劇院總監邱瑗期待計畫能繼續下去,資深劇場人曾慧誠與高天恒也受邀擔任合作導演,傳承經驗之外,並將作品推向大眾。

備糧|居家生活好幫手

台中歌劇院在 2019 年開啟音樂劇工作坊,引導民眾了解音樂劇,並辦理音樂劇小型論壇,2020 年與韓國音樂劇協會(Korea Musical Theatre Assoc.)簽訂合作備忘錄,鼓勵劇場人才加入。

中國信託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圖:台中文建繪)
中國信託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圖:台中文建繪)

畢業於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的徐鈺荃即是去年加入的劇場人才,學習編劇、導演,她曾參與「享瘦人生」「八美圖」「山海經」等音樂劇製作,後來雖然考上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所,卻因經濟因素休學,但也更確立自己想走音樂劇之路。

她表示,目前台灣有表演藝術相關科系,但沒有音樂劇系所,喜歡音樂劇的她在台中歌劇院舉辦音樂劇人才培育計畫時,立刻報名,並期望在此受到專業訓練,學寫劇本;她也立志未來要製作一齣巡迴世界的華文音樂劇。

台中歌劇院「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獲得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支持。右為台中歌劇院總監邱瑗、左為學員徐鈺荃。(圖:台中文建繪)
台中歌劇院「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獲得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支持。右為台中歌劇院總監邱瑗、左為學員徐鈺荃。(圖:台中文建繪)

邱瑗表示,台灣劇場人才成熟,但缺乏資金與專業養成,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的贊助讓大家不用單打獨鬥;再藉由曾慧誠、高天恒二位導演的協助,民眾可以期待 2022 年觀賞到不錯的成果。

肚子餓了嗎?

曾慧誠談台灣音樂劇發展現況

剛與澎恰恰合作完「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的曾慧誠是台灣新生代導演,曾執導過「隔壁親家」、「釧兒」、「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搭錯車」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以台灣中、小型音樂劇面對 100~400 名觀眾、大型音樂劇上千名觀眾的製作成本來看,曾慧誠認為,小型音樂劇合理的成本約在 400~500 萬左右,大型音樂劇則超過千萬,「因為從創作初期、讀劇、試演、再修改,就需要 1、2 年的時間。」

近年在台掀起的韓流不只是韓劇,還有韓國音樂劇,他表示,韓國大型音樂劇本身就隸屬集團,韓國學校有開設音樂劇專業系所,培養人才,產業也會將學生送到音樂劇環境去訓練,「非常商業化的操作。」

曾慧誠再以紐約為例,百老匯、外百老匯的大、小作品多半都經歷過讀劇、工作坊、試演(trial-out)階段,資金雖然可能在某一階段就退出,但也因為在各方磨練下,作品愈來愈成熟;最後推出市場時,即可獲得票房保證。

台灣雖有大量人才希望投入音樂劇製作,但現實卻十分殘忍,即使資深如他,仍需要為籌措資金而煩惱,「我們只想做出一個好作品,至於他要怎麼賣,好像不在創作者的腦袋裡。」他建議,企業或國家場館不妨協助創作者扛起這個重擔。

曾慧誠(右)、高天恒(左)受邀在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贊助的「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計畫」中擔任合作導演。(圖:台中文建繪)
曾慧誠(右)、高天恒(左)受邀在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贊助的「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計畫」中擔任合作導演。(圖:台中文建繪)

庶民藝術也需要基本功

曾慧誠表示,音樂劇帶有歌舞,是很適合普及化的庶民藝術,民眾可藉此親近音樂、舞蹈、戲劇,再深入了解各項藝術創作;他也認為,台中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的合作計畫從小型製作開始,是可以讓年輕一輩成熟起來的方法,他也鼓勵參與音樂劇的後輩要勤練基本功。

「如果你有機會站在世界舞台上,跟這些世界表演者一起工作,你就會發現,他們每天都在練基本功,即使正在百老匯演出。」

台中歌劇院「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獲得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支持。左為資深舞台劇演員張芳瑜、右為在紐約外百老匯參與過許多演出的薛定洲。(攝影:謝平平)
台中歌劇院「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獲得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支持。左為資深舞台劇演員張芳瑜、右為在紐約外百老匯參與過許多演出的薛定洲。(攝影:謝平平)

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計畫 徵件開始

邱瑗表示,台中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將先強化劇本前期孵育時間、拉長製作時間,將台灣逐步打造為原創音樂劇的基地,下一步即是「亞洲百老匯」。

而此次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在 2021 年 5 月 1 至 30 日開始受理申請徵件報名,有興趣的民眾可上歌劇院官網查詢。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