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得獎今建築精選文章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總督宮旁來場「台灣郊遊」

不只台灣館,也看看其他國家館的內容。

文/謝平平

延期一年舉行的第 17 屆威尼斯雙年展於 2021 年 5 月底開幕。台灣館由文化部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以「台灣郊遊 – 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Primitive Migration from/to Taiwan)」呼應本屆雙年展主題「「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策展團隊自然洋行建築設計與草字頭國際規劃五項展覽演示台灣在地風土環境所啟發、衍伸之空間靈感,該展將展出至 11 月 21 日,駐義大使李新穎日前也親赴現場,為台灣團隊加油打氣。

備糧|居家生活好幫手

2020年因武漢肺炎之故,威尼斯雙年展延期舉行,台灣館設立於設於總督宮旁的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今年是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最困難的一屆,人力十分精簡,幸得文化部、衛福部均大力支援,短短數月間,將各項行政作業化繁為簡;參展人員施打疫苗後,4月底出發至威尼斯,佈展須兼顧當地防疫規範,相當辛苦。

策展團隊自然洋行為駐義大使李新穎(中)、駐義文化組組長鄧美容(左1)及國美館副館長汪佳政(左2)導覽作品。(圖:國美館)
策展團隊自然洋行為駐義大使李新穎(中)、駐義文化組組長鄧美容(左1)及國美館副館長汪佳政(左2)導覽作品。(圖:國美館)

駐義大使李新穎表示,台灣優秀的建築設計團隊群所策劃具有時代共感的實驗性作品在這個全球指標性建築展覽中,是台灣最好的發聲器,能使各國建築專業人士看到台灣當代建築的成就。

普里奇歐尼宮中的「台灣郊遊」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Divooe Zein Architects)與草字頭(Double Grass)為本次台灣館的策展團隊,希望藉由台灣獨有的地水火風帶給人與空間的啟發和衍伸,建構出人與建築以外共存的空間。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工作團隊合影(圖:國美館)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工作團隊合影(圖:國美館)

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原為威尼斯監獄,空間較為封閉,策展團隊利用其獨特空間規劃出五個展覽空間,包括自然洋行建築團隊獨立實驗作品如「少少 – 原始感覺研究室」、峇里島「天然修道院」,以及數件與企業的合作作品,如「勤美學 森大」,與春池玻璃、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類生態冥想屋」、「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等,其中的共同點是,建築空間扮演各元素的溝通橋梁。

肚子餓了嗎?

自然洋行從各個獨特案件的風土、田調觀察中發現,「安定的人心」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持續發展而不過度開發的重要先決條件。

策展人曾志偉在田調訪談中發現,人類在自然的野地中,可以透過本能的感覺啟動應對能力,克服環境的挑戰,當人們正視內在的原始感知,並逐漸產生正向對應能力時,恐懼也就會消失了,而該次展覽命題與建築概念也從此而生。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圖:國美館)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圖:國美館)

普里奇歐尼宮位於威尼斯最重要的觀光景點—總督宮(Palazzo Ducale)旁,是威尼斯共和國最重要的行政長官總督的住所、元老會議及法院所在地,南面緊鄰威尼斯瀉湖,西為聖馬可廣場,北面為聖馬可教堂,遊人如織。

台灣館附近還有北馬其頓共和國的「Revive the Spirit of Mosul(亞述古城摩蘇爾精神的復活),以及 Louis Vuitton 威尼斯專賣店特別舉行的「Charlotte Perriand and I」特展,以普立茲克獎得主 Frank Gehry 、法國建築師 Charlotte Perriand 的模型、相片為主。

參觀台灣館採預約制(預約網址:https://forms.gle/Rg4f2jQPvBjKaxUd6),入館須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動線參觀。

Rafael Moneo 獲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獎「金獅獎」

1996 年,Rafael Moneo(1937—)以庫爾素會議中心和禮堂(Kursaal Congress Centre and Auditorium)拿下普立茲克建築獎,是西班牙首位拿下這個大獎的建築師。

2016 年,他再以位於聖塞巴斯提安的耶穌會堂「Iglesia de Iesu」榮獲神聖建築獎(International Prize for Sacred Architecture),80 歲時獲選為西班牙皇家美術學院院士。

2021 年,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再將該展之終身成就獎「金獅獎」頒予這位集建築專業、承傳與評論、建立理論合而為一的 Rafael Moneo 。

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終生成就獎頒予西班牙建築師 Rafael Moneo(攝影:Germán Saiz),作品為哥倫比亞大學西北角大樓 (攝影:DUCCIO MALAGAMBA)。
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終生成就獎頒予西班牙建築師 Rafael Moneo(攝影:Germán Saiz),作品為哥倫比亞大學西北角大樓 (攝影:DUCCIO MALAGAMBA)。

1985 年,Rafael Moneo 受聘為哈佛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後於研究所任教,設計過許多知名作品。除了普立茲克獎、神聖建築獎,Rafael Moneo 還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皇家金質獎章」(2003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2013)、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Praemium Imperiale;2017)等。

Rafael Moneo 畢業後曾在力推西班牙現代主義運動的建築師 Francisco Javier Sáenz de Oiza 事務所中工作,也曾在設計雪梨歌劇院的建築師Jørn Utzon事務所工作,後赴羅馬留學,28 歲回到西班牙創業。

該屆「終生特別成就獎」則頒給移居巴西的義大利建築師 Lina Bo Bardi(1914-1992)。

建築論壇

今年的威尼斯建築展主題為「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並舉辦相關論壇,邀請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學者一起討論建築界近年遇到的難題,包括極端氣候的挑戰、公共空間在近年興起的「城市起義(Urban Uprisings)」中作用為何、重建之新技術、變形中的集合建築形式等,另外還將討論建築教育和建築師養成、策展與建築之關係,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 www.labiennale.org)查看。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美國館以「AMERICAN FRAMING(我乃美國型)」為題佈展。(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美國館以「AMERICAN FRAMING(我乃美國型)」為題佈展。(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英國館以「THE GARDEN OF PRIVATISED DELIGHTS(創造私人的歡愉花園)」為概念佈置展覽。(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英國館以「THE GARDEN OF PRIVATISED DELIGHTS(創造私人的歡愉花園)」為概念佈置展覽。(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以「CO-OWNERSHIP OF ACTION: TRAJECTORIES OF ELEMENTS(一起行動:元素們的軌跡)」為題展出概念。(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以「CO-OWNERSHIP OF ACTION: TRAJECTORIES OF ELEMENTS(一起行動:元素們的軌跡)」為題展出概念。(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韓國館以「Future School(未來學校)」為題,進行展覽。(比利時館以「COMPOSITE PRESENCE(建築的複合群居)」為題,展出作品。(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韓國館以「Future School(未來學校)」為題,進行展覽。(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比利時館以「COMPOSITE PRESENCE(建築的複合群居)」為題,展出多樣的模型。(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比利時館以「COMPOSITE PRESENCE(建築的複合群居)」為題,展出多樣的模型。(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菲律賓館以「STRUCTURES OF MUTUAL SUPPORT(結構在彼此之間)」為題,展出作品。(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菲律賓館以「STRUCTURES OF MUTUAL SUPPORT(結構在彼此之間)」為題,展出作品。(圖:主辦單位官網,攝影:Francesco Galli)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