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唐美雲歌仔戲團改編自《源氏物語》的《光華之君》入圍今年第三十二屆「傳藝金曲獎」六項大獎,10 月 23 、24 日將與高雄市國樂團在台中歌劇院上演。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歌仔戲名伶王金櫻、小咪與京劇小天后黃宇琳共同演出,目前票房已破八成。台中歌劇院總監邱瑗表示,該戲製作精緻,保留傳統歌仔戲唱腔,值得一看。
《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名著,時空背景約在平安時代(約唐至宋朝),作者為紫式部,台灣首次有劇團將其改編成舞台劇演出形式。
編劇陳健星以紫式部為原型,創作「藤夫人(黃宇琳飾)」做為該劇的主線一,她正在撰寫小說《光華之君》,小說主角光華君以光源氏作為原型,為主線二,故事從步入中年的光華君(唐美雲飾)開始說起。
光華君出身貴族,年幼喪母,使他渴望自女性身上獲得慰藉,也造成了他風流倜儻的個性;而情感極其失落的藤夫人專心塑造光華君的個性,但一次意外中,她發現光華君竟有自我意識,驚奇之外,遂與他展開對話,探討人世間情為何物。
藤夫人筆下的柏木(小咪飾)是光華君晚輩,偶爾出現在藤夫人身邊,想偷看她的小說到底寫到哪裡,是否符合己意?藤夫人與筆下人物光華君在舞台上的雙軌並行,一者為虛,一者為實,大大考驗導演的功力。
而與小咪皆為文化部授證「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又稱人間國寶)」的王金櫻這次飾演奶媽,在戲中不但悉心照顧被接到光華君府上的紫雲(林芳儀飾),在戲外更時刻教導演員唱腔與咬字。她強調,同一句話,放在百姓、官員、皇帝身上,唸法都不同;戲要唱好,首重字正腔圓。
小咪表示,《光華之君》是新編歌仔戲,但唱詞典雅,編腔仍保留新北調、七字調等傳統曲調,再加上融入的南管音調,完整呈現歌仔戲典雅一面。
《光華之君》編劇陳健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是歌仔戲社團社員,2011 年開始從事舞台劇劇本撰寫,開啟了與唐美雲的合作關係。他說自己是「國語人」,但會以台語的唱腔來思考中文劇本,腳本在老師念、唱後,才正式拍板,而該劇文詞優美也受到二位國寶藝師一致的讚賞。
唐美雲表示,此次與黃宇琳合作,源起二十年前的一句承諾,恰巧黃宇琳無合約在身,因此得以演出藤夫人,不管是扮相、身段,與角色人物都相當契合。
《光華之君》去年演出後,佈景、服飾、演員、編劇、導演皆受到高度讚賞,除演員外,舞台美學也是亮點,以旋轉舞台、木窗切割出不同時空背景;如夢似幻的舞台勾勒出日本「物哀」美學,為使民眾更了解戲劇亮點,每場演出前,陳健星親自導聆,歡迎民眾提前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