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花草園藝

台江國家公園攜手慈心啟動海岸造林 鞏固潟湖沙洲

以「里海」精神發展地方共生 守護溼地生態與文化遺產

文/謝平平

為復育位於台南的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沙洲、維護七股潟湖的濕地生態,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18 日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簽署備忘錄,啟動以「里海」概念為主的「與地方共生—以海岸造林鞏固潟湖關鍵沙洲,守護台江公園自然及文化遺產」計畫。

台灣最大面積潟湖

「潟(音同「細」)湖」是陸地、海岸、沙洲三方圍成的水域,台南的七股潟湖、四草湖、鯤鯓湖是「台江內海」的三大潟湖,而該處也是台灣最大潟湖所在。若以單個面積計算,七股潟湖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潟湖,達 115 平方公里。

台江內海可以養蚵。(圖:慈心基金會)
台江內海可以養蚵。(圖:慈心基金會)

因為沙洲阻隔了海浪,潟湖內風平浪靜、鹽份低,且有兩處開口受到潮汐影響,成為物種倚賴生存的環境,漁民在此養蚵、捕魚,超過 200 年,擁有獨特的產業文化景觀。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台江內海」具有稀有的五梨跤等紅樹林植物,蘊含有 200 多種魚、貝類,也是 200 多種過境候鳥,如黑面琵鷺,仰賴過冬的家。

沙洲不固 潟湖難存

沙洲的海岸林近年逐漸老化,台江內海海岸線內縮,其中又以座落於台灣最西側的的網仔寮汕面臨沙洲破碎化的巨大危機。這將直接影響台江內海存續、養蚵及水域生物的消失,令台江內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備受威脅。

台南七股潟湖網仔寮汕沙洲。(圖:慈心基金會)
台南七股潟湖網仔寮汕沙洲。(圖:慈心基金會)

慈心基金會以台江地區自然、人文長期共生所形成的里山精神為基礎,提出「里海」概念的造林計畫。

該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說明,將於窄域沙丘種樹定沙,並在老化的木麻黃防風林旁,新植樹木、更新木麻黃林,沙洲內海一側種植紅樹林,增加密度及面積。初步鞏固危急沙洲區域後,再逐年往其他區域延伸,以沙洲海岸林、內海紅樹林共同守護七股潟湖。

該基金會預計在 3 年內,種植 15.7 公頃、7 萬棵樹,並持續養護至樹苗能獨立生存為止。

台南網仔寮汕沙洲,慈心基金會將依當地樹種營造紅樹林。(圖:慈心基金會)
台南網仔寮汕沙洲,慈心基金會將依當地樹種營造紅樹林。(圖:慈心基金會)

慈心基金會自 2010 年起,在全台各地推廣種樹護樹行動。2015 年,慈心基金會進一步啟動海岸種樹計畫,在全台 13 縣市海岸線種下逾 50 萬棵樹,為台灣築起一道保育國土的綠色長城,也為里山里海精神的在地實踐,開拓更多可能性。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