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當社會走向富庶之際,奢侈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義法手工產業經濟正是如此,從小工作室的精細手藝打響知名度,而後受到皇家、貴族的喜好,於 19 世紀中期走向頂峰,至今已是跨國企業,形成奢侈品產業。
細數 1854 年創立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1837 年成立製作馬具的愛馬仕(HERMÈS)而後轉為皮包製作;1884 年創立於羅馬的頂級珠寶寶格麗(Bulgari)等等。
經過時間的淘洗,多數奢侈品發展出全產品線,但也有少部分維持工作室型態,求精不求量。
無論是哪一種型態,奢侈品工藝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只有一個——品牌精神。
不只歐洲皇室,中國皇室的衣服鞋襪、器具等,自古即有專門織工、窯場專事製造,平衡藝術與應用面,都屬奢侈品產業,只是中國的這些能人沒能發展成為一種時尚產業,只在鄉鎮的一角像寶石般的存在。
虹策略品牌顧問集團執行長石靈慧曾擔任路易威登酩悅集團(LVMH)在台首任總經理,對時尚品牌有深入的了解與研究。
講起西方奢侈品的興起,她認為,法國路易14(1638-1715)功不可沒。這位與乾隆皇帝幾乎同時稱霸東西方的皇帝 5 歲登基,23 歲掌握大權,在位長達 72 年,法國的時尚產業就是在他的指揮下奠定基礎。
路易 14 有高度藝術品味與開創性,石靈慧以「法國的賈伯斯」形容路易14對法國的開創貢獻。
路易十四原來是時尚教主?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當社會滿足於吃穿等基本需求,才可能談到禮教,更進一步發展出精緻文化,路易14生逢其時,不但設立法國皇家舞蹈學校,法國手工產業也從此成為一種頂尖的工作型態。
石靈慧表示,鑽石也在此時崛起,取代玻璃與瑪瑙,從裝飾品到專門的琢磨工藝,身價扶搖直上。
路易 14 會跳芭蕾舞,也修建廣達20,267坪(約67,000平方公尺)的凡爾賽宮,更在此經常性的舉辦舞會,是貴族的盛事。
舞會的主角當然是路易 14,他的打扮著重「發光如太陽」,閃亮亮的鑽石馬上成為他的愛物。
有了皇帝加持,工匠自然絞盡腦汁發展出不同的運用方式,至今我們從不同的切割方式,就能略為辨識出打造的年代。
法文的 la mode 為什麼是先翻成英文?
石靈慧表示,當時法國以「La mode」來表述貴族不同的裝扮風格,為什麼需要另外創立名詞來形容呢?
「貴族的大型舞會不是從一個月、二個月之前開始準備,而是一年前!」石靈慧解釋,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貴族世家為了一較高下,會設定自己在舞會的風格走向,從髮型到衣著、配飾、鞋襪等的整體搭配,可詼諧、可莊重,這可是當年的大事。
石靈慧解釋,貴族在舞會上用到的服裝、鞋襪、假髮等,都需手工製作,這就是時尚產業的先驅。
「所以 La mode 這個詞最先翻成英文 Fashion(時尚)的原因。」石靈慧認為,La mode 今譯為「時尚」,亦頗貼切。但她強調,時尚不是單品,而是與生活、態度融合在一起。
女人只要進了巴黎,就能「馬上美」嗎?
「大家都知道法國女人美,但是並不是提著一個包包就美,而是融合了教養、生活品味。」
「巴黎是第一個被時尚點亮的城市。」當時的巴黎在四季都會有不同的妝點符號,從私人聚會、舞會、劇院等都充滿了時尚的元素。
時尚產業最重要的是品牌精神,路易 14 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展現了法國身為歐洲霸主的領頭地位,更不忘將發展成熟的香水、服裝、鞋業進行外銷;第一個開始模仿法國宮廷的是英國皇室。
深耕精品品牌多年的石靈慧表示,許多國家的貴族流行體驗巴黎生活,為的是學習法國貴族的服裝品味,繼而引進法國御用產品,時尚成為國家賺取財富的重要產業。
當時的巴黎也因此開始延長消費時間,可是,當時還沒有發明電燈?那就使用蠟燭吧!大型水晶燈與大片鏡面都是從當時的凡爾賽宮發展出來的,例如:鏡廳。
有了水晶燈、增加亮度的鏡子與蠟燭,貴族盡興忘我地舉行舞會,不只如此,「當時也有『時尚記者』,他們專門記錄貴族的各種裝扮,並且發布。」
甚至還有「時尚顧問」一職,連香水都要獨家的設計調配,整個時尚產業在法國發展的欣欣向榮。
疑問:以手工藝聞名的義大利呢?
在巴黎時尚產業興盛的 200 年間,推陳出新、日新月異,而義大利設計的布料不在受到貴族青睞,各王朝的貴族紛紛以巴黎為情報來源,義大利也喪失了藝術盟主的地位。
「巴黎是『時尚產業震央』,貴族之間相互打探對方的設計與裝扮,有的設計者還會被貴族軟禁起來,避免設計外流。義大利布商拿不到情報,自然沒辦法以下一季的時尚元素來進行設計。」
石靈慧解釋,所有的高端奢侈品現今都還保有自己最頂級的手工技術,站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符合現代氛圍的研發,就是希望維持一貫的品牌精神。
現今的時尚已從奢侈品成為尋常百姓也能追求的愛好,只要學習頭髮如何編梳、耳環與衣服的搭配法,輕鬆的打扮加上一只有型的包款或戒指,就能讓一個人從頭到腳換然一新,呈現與平常不同的印象,是一件 CP 值很高的事情喔。
「你可以不喜歡或不理時尚,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品味。」
石靈慧指的是現在流行「做自己」,但卻流於隨便的態度。
最後,石靈慧再次強調,「你的穿著代表了你的教養與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