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文欣聞

國光劇團2019《快雪時晴》菁英版、經典版 不看不過癮

10 年前,國光劇團 以此為發展起點,張容之魂為了尋帖,一路跨越西晉、唐、宋、清、民國等五個朝代,所見所聞,讓他從此打破對人生的執著。

文/謝平平

台中歌劇院「NTT遇見巨人」系列中,10月20日,唐文華、魏海敏二大京劇天王、天后將演出新編京戲《快雪時晴》,以王羲之的名帖為主題,戰死沙場的張容一路追帖,最終找到內心安定之處,講述流離與安定的內在命題。19日下午,京劇中生代盛鑑、黃宇琳的「菁英版」也讓人倍受期待。

西晉的王氏、謝氏本是大家族,南遷之後,東晉政權建立,王、謝二家人才輩出,如書聖王羲之、謝安、謝玄等人。王羲之寫給好友張容問安的《快雪時晴帖》不到 30 字,卻是中國歷代書法名作之一,清朝乾隆皇帝特別建立「三希堂」,以保存該帖。

台中歌劇院邀請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於10月19、20日演出,由簡文彬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共同演出。(攝影:謝平平)
台中歌劇院邀請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於10月19、20日演出,由簡文彬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共同演出。(攝影:謝平平)

國光劇團在 10 年前,以王羲之的《喪亂帖》、《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的「三帖共構」架構出該劇的起點,第一幕便是王羲之在三帖中所呈現的不同筆觸,以此簡要帶出大時代的不安定與偏安局面。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張容之魂為解開「山陰張侯」的疑問,一路跨越了西晉、唐、宋、清、民國等五個朝代,尋找《快雪時晴帖》,其中所見所聞,讓他從此打破對人生的執拗,《快雪時晴帖》也從書帖角色成為指引人生歸途的青鳥。

假作真時真亦假 小巧思反應大時代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攝影:謝平平)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攝影:謝平平)

復排導演之一的戴君芳曾分別導過傳統戲劇二大天后廖瓊枝、王海玲的引退作品:《凍水牡丹》、《觀・音》,是台灣活躍的中生代劇場導演,她表示,該劇除了大命題,也藏有小巧思。

例如:原本張容對摹本不屑一顧,當他站在乾隆皇帝(巫白玉璽飾)的三希堂中,才發現這張小小的摹本(唐太宗命群臣臨摹《快雪時晴帖》)乘載了各朝代對該帖的想像與呵護,「假的就變成真的,真正留下來的是情感,而不是文物本身。」

張容最後體會到,西晉偏安江南之時,自己與許多人汲汲營營、希望收復家鄉,卻徒然無功,而戰死沙場。所以,到底哪裡是家鄉?「你付出感情的地方,就會是你的歸屬。」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精英版將在10月19日下午演出。(攝影:謝平平)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精英版將在10月19日下午演出。(攝影:謝平平)

新編京劇多少影射了京劇在台灣的存留問題,「當一種文化移植到新的地方,能夠生根,那是因為付出了努力。」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戴君芳分析,這齣戲的編劇已超越命題高度,擴大到生活在戰亂地區的人民,感同身受,是該戲得以成功之因。

唱唸作打的細緻造就京劇之美

飾演大地之母的黃宇琳表示,傳統京劇最吸引自己的就是唱唸作打,處處講究,時時細緻;並且通過對身體、聲音的訓練,由外而內的去思考一個角色,「(過程)辛苦是一定的,可是辛苦可以換來更多的思考,這最重要。」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攝影:謝平平)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攝影:謝平平)

曾以《龍門飛甲》譚魯子入圍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的盛鑑近年也跨足電影圈,「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不忘喊嗓、練功,維持狀態。盛鑑表示,自己更愛傳統京劇一點,但跨界的經驗仍屬必要,「演員就是要靠經驗累積、不斷思考,最終成就自己」。

《快雪時晴》雖有老生、青衣,但非傳統京劇,戴君芳表示,該劇對京劇演員的挑戰極大,如:要以交響樂取代鑼鼓點的節奏,還要在交響樂中,掌握翻滾跌仆的拍點等等。

睽違 10 年,國光劇團再度推出《快雪時晴》的國光劇團,除改以高效的投影效果,也將六、日二場演出分為「經典版」與「菁英版」,滿足多位主角的廣大粉絲與不同年齡層民眾。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攝影:謝平平)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攝影:謝平平)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