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平平
從德意志銀行(德國最大銀行、歐洲資產排名第二)台灣區總經理退休後,吳均龐第二本小說《銀光盔甲》出版了!16 篇的人物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在競爭激烈中的溫暖人性,同時滿足讀者對金融界的狼性想像與期待人性本善的基點。
吳均龐(James Wu)思考速度快、分析犀利,採訪中還要出題考一下記者,見我們屈居下風,又若無其事的拉回自己的故事。整個採訪過程,沒有鬆懈的一刻,但卻因他的坦率真誠而令我印象深刻。
這位 31 歲就在跨國金融機構挑起大樑的國際金融家表示,台灣的金融環境(指採訪之時)高儲蓄、高管制、低開發,因此對於跨國金融公司而言,台灣多以銷售衍生性商品為止,是產業體系的末端。
相較於他進入的年代,他認為跨國金融公司對年輕人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除非到新加坡、香港、或紐約總公司,才可能學到中、上層的金融商品開發核心思維。
若台灣有企業能提供良好的發展或福利,其實不用一味追逐跨國金融機構。
採訪過程,吳均龐也破解了大眾對外商的迷思,例如:外商福利好、薪水高,這只針對挖角來的高階經理人,基層員工則不一定適用,並加碼指導履歷如何才能受到跨國金融機構的另眼相看。
語言能力要好到聽懂弦外之音
要進國際金融機構工作,英文不好行嗎?好吧,以 smart、clever 、intelligent 為例,你會用哪一個詞去形容這個人很聰明?
或許在中文中,字典都是翻成「聰明」,但這三個字有不同的意思,clever 更代表了此人尖滑,得提防他的貶義。
吳均龐表示,要在跨國金融機構工作,不只基本的文法、單字等,還要能用英文流利表達自己的定見、思維,還必須有一定的人文素養,這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甚至製造人脈,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需要一個數字概念很好的人,吳均龐在接受謝金河採訪時表示,美國華爾街就能找到這種人,可能 13 歲就從MIT畢業,年薪200萬,那台灣人的競爭力又在哪裡呢?
就在對自己國家文化的了解,能夠將其轉化成創新或大數據,提供給外商。
國立大學畢業,會讓學歷很漂亮?
嗯,東西方思維不同,國立大學的驕傲只限於二岸吧?在西方人的認知中,最頂尖的學校是私人辦校,國立大學因為收的是國家的錢,容易失去學術自由喔。
他建議,想投遞外商履歷的畢業生不妨刪除「國立(National)」二字,也不用寫自己曾經辦過的活動、參加的社團,這對進入跨國金融機構,無加分作用。
「我們錄用很多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學生。」
吳均龐解釋,外國金融機構不一定愛用名校學生,因為小型而專業的學校教授反而更有時間對學生個別指導,包括仔細修改報告。
其實,大學還是要針對自己喜歡的科系,如果真的很喜歡金融,吳均龐建議,請教授列出推薦書單,學生主動另寫報告,如果能跟教授做研究,就更好了。
這些個人經驗列在履歷裡,比你寫上「國立大學」還更加分呢。
該找哪位大大 幫我寫介紹信?
吳均龐直指,有留美背景的教授或助理教授是最好的推薦信人選,且信中要註明,學生曾與自己做過哪些研究。當然,這是針對如果你想進國際金融機構。
別開玩笑了,通膨不會吃掉定存!
「沒有國家會希望銀行倒閉,存款是現在唯一的保本金融商品。」
吳均龐反對「通膨會吃掉定存」的說法,他表示,銀行資本額要求比投資信託、證券還要高很多,衡量物價指數的一籃子商品價格本來就互有消長。
便當或許比 10 年前貴,但電子產品(如冰箱)的價格比 10 年前還要低許多,但性能卻更好,是不是?
「台灣沒有通貨膨脹。」不過奢侈的生活, 他認為,存款理所當然可以放在銀行(指採訪當時的金融環境)。
他重申,高利率同時意味著高風險。先衡量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完善的資產配置後,也是可以投資的。
例如:100 元的存款,50 元放定存,30 元買台積電等績優股,20 元再進行其他高收益投資。
快樂本源:透過閱讀看透事物本質
他多年來堅持不喝酒應酬,這樣還能升官嗎?
「在金融業,如果這個人要請你喝酒,他一定是借不到錢,你何必去?你要借錢給張忠謀,你請他喝酒,他也不會來,不是嗎?」
這個觀點與與股神巴菲特一樣,巴菲特曾說,自己之所以不住在紐約,就是要避開熱絡的人際網路,保持頭腦的清醒。
吳均龐中英文造詣極佳,平常花大量時間閱讀,專業書籍、雜書他都饒有興致,就是不愛與人交際應酬,保持自己的高度專業與頭腦清晰。
他盼望,讀者不只看到國際金融內幕,還能看到脫下冷酷盔甲的方法——溫暖的心。
不能不識吳均龐
現任遠東國際商銀 銀行董事/台灣大學經濟系、美國密蘇里大學企管碩士
主要外商經歷:
德意志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富達投資台灣區總裁、花旗集團企業金融暨投資銀行台灣區副董事長、美商花旗銀行證券公司台灣區總經理、美商信孚銀行東京負責人、美商信孚銀行紐約總公司副總經理、美商信孚銀行永信證券總經理、美商大通銀行香港暨台北地區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