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文欣聞

台中歌劇院 4 年指環計畫完結篇 《諸神黃昏》10月4日登場

〈諸神黃昏〉演出、休息時間,總計近 6 小時,現場有餐車,網友也可上台中歌劇院官網訂餐。

文/謝平平

以華格納歌劇全本《尼貝龍指環》打響知名度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將在開幕第四年演出完結篇〈諸神黃昏〉。其從開幕年開始演出〈萊茵黃金〉,其後每年接連演出〈女武神〉、〈齊格飛〉。總監邱瑗表示,即使沒看過前三部,也能看懂〈諸神黃昏〉,歡迎民眾進場。

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是德國近代重量級的作曲家兼劇作家,在實際創作之外,他也發表理論,並進行多方整合,《尼貝龍指環(The Ring of the Nibelung)》歌劇作品可說是集華格納精華之大作,花費 26 年寫成。

該劇以日耳曼民族中世紀的敘事詩「尼貝龍根之歌」人物與故事為架構,並加入北歐神話「威爾森格英雄傳」,使其中心思想、故事架構更加完整。

樂天市場 國際通運

快速了解〈諸神黃昏〉,可以看這支影片。(YT頻道:台中國家歌劇院)

《尼貝龍指環》由四部歌劇組成,時間軸橫跨三日,分別為前夕的〈萊茵黃金〉、第一日的〈女武神〉、第二日的〈齊格飛〉、第三日的〈諸神黃昏〉。

最後一日的〈諸神黃昏〉也是台中國家歌劇院《尼貝龍指環》四年計畫的最後一部,演出時間近 6 小時。

《尼貝龍指環》故事大綱

  • 〈諸神黃昏〉中的三位萊茵少女由〈萊茵黃金〉原班人馬演出,左起中村惠理、Renee Tatum、Catherine Martin。(攝影:謝平平)
  • 貪婪無度的阿伯利希由目前活躍於臺灣樂壇的男中音趙方豪飾演
  • 男中音瓦薩爾(Lauri Vasar)飾演昆特(Gunther),覬覦布倫希德的美色,活躍於柏林國家劇院、里昂歌劇院、薩爾茲堡音樂節等歌劇院。(攝影:謝平平)
  • 男高音萊恩(Lance Ryan)飾演齊格飛,他多次參與《指環》系列演出,活躍於史卡拉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等。(攝影:謝平平)
  • <諸神黃昏〉是華格納《尼貝龍指環》歌劇的最後一部,長度最長,導演帕德利薩(Carlus Padrissa)利用立體投影、機械完成許多場景。(攝影:謝平平)
  • 邪惡的哈根(Hagen)由席維斯特利(Andrea Silvestrelli;右)演出,他曾在〈萊茵黃金〉飾演巨人法夫納、在〈齊格飛〉及〈女武神〉中飾演渾丁,有著一副令人難忘的雄渾歌聲。(攝影:謝平平)

我餓了!趕緊來點吃的 ⋯⋯

「尼貝龍」在該劇中,意指矮人族。矮人阿爾貝里希(Alberich)因受到萊茵河三位少女的捉弄,偷了她們守護的萊茵河黃金,由萊茵河黃金打造的指環,舉世無雙,得指環者得天下。

眾神之王佛旦(Wotan,契約之神)則因早知眾神命運的預言,除進行自救,也與眾神與人在找尋指環的過程中,因愛情、親情、權力、慾望與誓約的拉扯,分別展現出不同的意志。

台中歌劇院以這齣華格納歌劇作為每年秋天「遇見巨人系列」的重頭戲,由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La Fura dels Baus)演出,〈諸神黃昏〉將於10月4、6、10日演出三場。吸引了包括港、澳、日、韓等地的愛樂者前來台中,票房超過 9 成。

身負指揮一職的呂紹嘉表示,台中歌劇院因挑戰該部歌劇,而成功建立台灣與國際的連結,他更期望挑戰鉅作能成為台中的傳統,讓台中成為歌劇的中心。

連結台灣與國際歌劇

最後一日的〈諸神黃昏〉是台中國家歌劇院《尼貝龍指環》四年計畫的最後一部,演出時間近 6 小時。(攝影:謝平平)
最後一日的〈諸神黃昏〉是台中國家歌劇院《尼貝龍指環》四年計畫的最後一部,演出時間近 6 小時。(攝影:謝平平)

〈諸神黃昏〉動員國內外超過 300 位演出與技術人員,其中包括國家交響樂團(NSO)與特技空間、戊己劇團。

觀眾在高空中看到的瓦爾哈拉宮(Valhalla),就是由台灣 30 位特技演員在高空中組成的意象式天庭。此外,東海大學合唱團也新加入這次的演出。

日商 Panasonic 提供尚未公開的新品 3-Chip DLP 投影機,擁有全球最高亮度 5 萬流明和廣色域技術,且不需出動吊車,減低安裝壓力。左起台中國家歌劇院邱瑗、〈諸神黃昏〉執行導演穆諾茲(Esteban Munoz)、導演帕德利薩(Carlus Padrissa)、松下電器產業投影機事業處總括谷口昌利。(攝影:謝平平)

導演帕德利薩(Carlus Padrissa)大量使用特效與投影,創造許多難以在舞台上呈現的場景畫面,除瓦爾哈拉宮,布倫希德(Brynhild)最終投身於熊熊烈火之中的場景,則是利用3D投影方式。

該次色彩效果絕佳,主因為日商 Panasonic 提供了尚未上市的 5 萬度高流明投影機。該新品加入了紅色鐳射,與 3 萬度流明的投影效果相較,有相當立體且真實性的電影效果。

為了讓觀眾全面了解該劇,台中歌劇院在演出期間推出「機械時代的神話──拉夫拉《指環》總體藝術展」,並邀請鴻鴻(劇場評論、詩人)與林芳宜(作曲家)回顧《指環》四年展演。

1樓忘我廳則展出舞台模型、服裝、機械手臂模型,讓民眾領略拉夫拉《指環》的獨特美學。

↙ Share ↙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